欢迎来到院校库!
7月14日,学校在会议中心302会议室举行与崂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青岛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幼儿园”签约仪式。青岛市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东、崂山区区委书记孙海生、区长王锋、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应胜、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柳忠旭、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姜学环、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校长夏东伟、副校长孔伟金出席仪式。仪式由黄应胜主持。胡金焱简要介绍了青岛大学的发展现状。他强调青岛大学非常重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继成立“青岛大学教育集团”和“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工作委员
查看详情在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以群落(即“微生物组”)的形式广泛存在并相互作用,从而深刻地塑造着地球生物圈的功能。然而,微生物组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一直悬而未决。近日,我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苏晓泉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搜索的理论模型,从多个尺度探索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微生物组的内在关联与演化规律。该研究于7月13日发表于mSystems(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SCI IF=6.50)。基于该理论模型,研究人员运用前期开发的微生物组搜索引擎(MSE; http://mse.ac.cn)和超过17万例样
查看详情7月15日上午,来自海信电子科技集团研发中心的刘胤伯博士应邀来校作题为“视觉消失点检测及其应用”的夏季学期高端学术报告。刘胤伯首先根据图片示例阐述了视觉消失点的具体定义,并详细介绍了基于目标检测的室外场景消失点检测以及基于热图回归的室外场景消失点检测。接着,刘胤伯着重讲解了目前视觉消失点检测的主要应用--消失点辅助车道线识别,他根据多项对比实验及结果分析介绍了一种性能更加优越的网络检测技术,并在最后拓展了有关DNN优化设计及部署的相关内容。专家简介:刘胤伯,男,工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任职于海信电子科
查看详情7月12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语言研究》主编程邦雄教授应邀来校作题为《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讲座。程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此次讲座:1.汉字研究成果;2.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3.汉字研究成果的应用。此次讲座中,程教授提出,文字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大众对汉字的认识,也存进了历史、考古、文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要积极吸收汉字本体研究的相关成果,同时在汉字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把六书相关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汉字的造
查看详情7月14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建峰应邀来校作题为“无线网络共性安全技术”的夏季学期高端学术报告。马建峰在报告中围绕无线网络安全、网络连接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端系统安全等几个方面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了详细讲解。他首先介绍了无线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他指出,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广,端系统可移动,部署成本低,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事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无线网络是网络空间安全最薄弱的环节,关系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是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整体防护的关键。之后马建峰强调要建立无线网络系统化安全防护体系,并从连接
查看详情7月14日下午,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任鹰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做了题为《从词法类型到语序类型:汉语的语言类型特征及汉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报告。任教授立足教学实际,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汉语在词法与句法方面的某些特点,阐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所在。从语言类型的角度来看,汉语是一种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形态和形态变化的孤立型语言,同时也是一种以“话题-说明”为结构框架的语用型语言。就其本质而言,作为孤立型语言及作为语用型语言的语法特征又是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关系的。汉语在词
查看详情7月10日下午14:00,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周星教授,受邀来校作《艺术鉴赏与艺术素养的审美认识》的学术讲座。周星教授提出艺术鉴赏关乎艺术素养、艺术鉴赏与艺术评论三个维度。周教授从技巧呈现、气质呈现、内含显现、素养综合性四个方面解释了“艺术素养”的概念,告诉同学们要时刻切记“艺术操守认知高过艺术技巧”,搞艺术绝不可矫揉造作,不能只关注事物外在,更要注重内在气质。周教授认为“艺术鉴赏”,看似人人都会欣赏,
查看详情7月12号下午14:00,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负责人,全国明代文学研究会(筹)常务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饶龙隼教授受邀作题为《中国文学制度观念、理论与学术实验》的线上学术报告。饶教授首先通过个人经历引出关学术坚持的话题,他提到,探讨任何问题、做任何研究都是一个不断实验的过程,“有兴趣的事情要耐着性子去做,即使得不到别人赞赏。”饶教授介绍了文学制度研究这一大有作为的领域,并结合个人巴蜀求学经历强调了扩展读书视野的重要性。讲座中,饶教授将文学制度观念的提出
查看详情7月14号下午18:30,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李孝弟教授受邀作题为《诗歌叙事研究的可能性路径》的线上学术讲座。李孝弟教授从“诗歌是什么?何为诗歌?”角度切入,为同学们详细地阐述了诗歌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李孝弟教授指出应该去除诗歌抒情的先入之见,尝试以叙事学的角度来解读。同时,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与现实划等号,应回归诗歌文本,从诗歌的本体入手,对诗歌文本进行纯粹的形式分析。讲座中,李孝弟教授以“拆装闹钟”的例子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析法”。李教授还为同学们
查看详情7月13日14:30,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卓越学者特聘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所长程邦雄教授,受邀作《文字考释中的“意义”问题》学术讲座。程教授从“缘起”部分为我们介绍了古文字的基础理论知识。程教授指出,考释古文字时,要注意形音义兼相考,还要注意文字考释中的另一些意义要素,把握这些意义要素需要从上下文意义、篇章意义、词义系统意义等方面进行。在报告的第三部分,程邦雄教授从对疑难字的早期考释、晚期考释再到新近考释出发,引导大家探讨甲骨文疑难字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