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院校库!

西安交通大学干部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966-658
当前位置:干部培训网> 高校干部培训> 西安交通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966-658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高校联合党建活动之西安交通大学专场举行:邱爱慈院士讲“马兰精神”

发布时间:2021-06-21 14:43:17    浏览次数:450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966-658删除

6月18日,“忆百年峥嵘,筑时代芳华”高校联合党建活动之西安交通大学专场在创新港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邱爱慈作主讲嘉宾,为同学们讲述“马兰精神”的深刻内涵。电气工程学院约200余名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参加活动。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核讹诈。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武力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的战略决策。1958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在新疆正式组建,因基地选址的戈壁滩上生长着马兰花,从此基地便有了“马兰”这个好听的名字。几十载,基地官兵以苦为荣,艰苦创业,成功地进行了多次不同方式、不同型号、不同威力的核武器试验,建起了中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同时也孕育出“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邱爱慈院士曾扎根马兰23年,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她表示,当时没有计算机,大家就靠手算完成繁杂的计算推演;为解决技术难题,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时常工作到鸡鸣时分。为保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夫妻家人分居两地,父母亲人去世无法及时奔丧都是寻常事。但这并没有阻拦一批又一批的科研工作者前仆后继来到马兰基地,并扎根在这里,用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青春和汗水取得了无数科研突破,基地的研究成果已获得了三千多项科技奖项,许多项目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核试验的发展史,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史。我国科学家在缺少资料和设备的艰难环境中,不断摸索并独立完成了核试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与第一颗氢弹之间只隔了两年八个月,创造了令国人振奋、世人震惊的中国速度。邱院士激动地说,只有始终保持独立自主,坚持发扬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始终在核心技术、原创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光荣的背后是牺牲,辉煌的背后是奉献。邱院士与战友们几十年来在马兰基地的奋斗历程,正是鲜活的诠释。邱院士精彩的讲述赢得了在座师生的热烈掌声,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也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积极踊跃地举手提问。针对硕9053党支部的石青芸同学提出的“当年马兰基地的科学家们在缺少实验资料和条件的环境下是怎么克服科研上的种种困难的”,邱院士认为,克服科研上的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心,面对难题不能胆怯,要勤于思考,将问题细化并逐一解决。她回忆了当年研究闪光二号时的艰苦历程,缺少各种资料,只能靠自力更生的自主研究。对于硕9049党支部的杨凯歌同学的“新时代交大学子应该怎样去继承和传承好马兰精神”问题,邱院士认为,马兰精神的本质和西迁精神一样,都是爱国奋斗。如今虽然科研的条件变好了,但每个科研人都应有当年“马兰人”那样的家国情怀,在任何时候都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马兰精神虽具有时代特征,但在当今历史背景下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这种以爱国为底色的奉献精神始终是我们实现自立自强的基本支撑和重要力量。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激励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精神永不过时,将个人理想、追求和国家与社会、人民与民族紧密结合,牢固树立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思想,勇于探索与创新,勇做“马兰精神”与“西迁精神”的新传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忆百年峥嵘,筑时代芳华”高校联合党建活动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八所高校电气学院研究生组织共同举办,旨在通过主题宣讲、交流讨论、实践分享、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挖掘“党史,能源电力史,国家前沿技术,时政热点”四个思想教育元素,引领带动各高校学子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力求以创新的发展思路,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百年。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校师生的倾力支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咨询热线
400-096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