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院校库!
迎着初春的暖阳,站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大宅村九岭顶放眼远眺,郁郁葱葱的森林,蜿蜒盘旋的公路,错落有致的村落……俨然一幅生态立体油画。那一片片整齐的“白叶一号”茶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党员致富不忘党恩,发扬“先富帮后富”的精神,自2018年7月15日与中寨镇大宅村、志强村、三会溪村正式签订捐赠“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1200亩的协议之后,与中寨镇干部群众共同谱写了一段“山海情谊一线牵”的动人佳话。

大宅村作为中寨镇曾经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有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35亩。全村共有人口1425人,其中贫困人口139户701人。为了尽快帮助该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寨镇党委政府将这个村作为“白叶一号”产业项目发展村之一,并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让产业在该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每个月在茶叶基地打工20多天,每天80元,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我真是太高兴了!”今年44岁的村民杨桂霞,谈及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杨桂霞家之前是贫困户,两个孩子在铜仁读高中,家庭支出相对较大。自“白叶一号”产业项目落户大宅村后,两口子便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妻子长期从事茶树管护工作,丈夫也时常在基地参加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既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又照顾好了家庭。
“在这儿打工很安逸,一是不出门就可以挣钱,二是老板很讲信用,工资发放很及时,我非常喜欢在基地干活!”看到笔者到来,正在搬运板材的村民杨正英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和笔者谈了起来。
杨正英说,她之前主要靠种植玉米、喂养生猪来增加家庭收入。自从村里有了茶叶基地以后,她一年大部分时间就在基地打工,也不用再喂猪了。
“我们合作社本着自愿的原则,按照每小时10元计算,每位劳务人员每天可收入80元或90元。仅2020年,合作社就发放劳务工资78万元。”沿河大宅村利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红军说。
田红军介绍,基地施肥、采摘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除了大宅村村民之外,他们还到中寨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找人来工作,这样就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一份嘱托,倾注一往情深;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白叶一号”,带动了一方产业蓬勃发展,托起了一方百姓的致富希望。如今,大宅村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上一篇:贵州:黔茶特色品种产业化初步形成
下一篇:贵州仁怀:山间春风起 踏青游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