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院校库!
央视网消息:2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现在有一些信贷政策相对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为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压力,允许他们先还利息,暂不还本金或者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请问这样做对银行来说存在哪些风险?怎么应对?
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答记者问时说,银行采取灵活方式对待到期客户的贷款,这种措施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也有利于经济的复苏。在风险方面,我们国家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化,企业基本面也是比较好的,在困难时期提供支持,既帮助企业、银行,也帮助国家,应该说风险不是很大,是可控的。
叶燕斐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机构都加大了风险化解力度,目前来看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也比较充足,拨备覆盖率也很高,所以完全有充裕的能力来化解这一风险,出现一些不良也能化解掉。
对于企业的风险要辩证地看。绝大多数企业受疫情影响,可能客户暂时断了,销售现金暂时没有了,这都是暂时的困难,只要它的基本面是良好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现在帮助企业就是帮助银行自己,就好像医病一样,不能让轻症拖成重症,重症拖成危症。现在看,一旦进入重症和或者危症阶段再救回来就很难了,所以帮助企业要尽早,尽早贷,能早贷尽可能早贷,这样才能帮助好企业。
叶燕斐还表示,有些国有银行可能决策链条比较长,反应不过来。有些基层银行反映实施细则不到位,不知道怎么做。叶燕斐表示,这些基层银行要解除顾虑。国务院的政策也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政策都讲的很清楚,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个人可以调整还款期限、还款方式。总的政策和原则在那,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根据这个大监管方向组织实施具体的政策,自己实施自己具体的细则,不需要等待监管部门的实施细则。
叶燕斐强调,基层银行也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只要看准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银行认为这个企业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但它确实是受到疫情影响的,把这个情况说清楚就可以给予优惠政策,不要怕问责。上级部门也会合理考核,当时是基于什么情况给予他贷款延期。只要证据留在那儿,上级部门也不会问责,监管部门也不会事后再追责。所以能延的、需要延的,尽可能延,根据实际需要受疫情影响多长时间就延多长时间,银行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