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院校库!
我校农业产业与技术经济团队发表了关于供给方行为对全球能源期现货市场影响机理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2020年3-4月俄罗斯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爆发的原油价格战事件,首次探讨了主要原油供给方之间的价格战是如何影响全球能源期现货市场的。研究成果以“The Russia-Saudi Arabia oil price war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为题在国际能源经济与管理领域一流期刊Energy Economics发表。
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急剧恶化,各主要经济体的抗疫措施使得能源需求迅速萎缩。为维持石油价格在高位运行,作为欧佩克组织的领导国,沙特阿拉伯向俄罗斯提议共同消减石油供给,俄罗斯拒绝减产的决定促使沙特阿拉伯进行报复性增产,俄罗斯随后迅速反击,原油价格战全面爆发,这导致原油价格持续走低,WTI原油期货价格历史上首次出现负价格,并于2020年4月21日跌至-37美元/桶。随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斡旋下,价格战于4月结束。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此次价格战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但价格战对全球能源期现货市场造成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爆发与结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负原油价格的原因等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运用事件分析法,利用WTI、布伦特和阿曼原油市场的期货与现货价格数据研究了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原油价格战对全球原油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主要原油期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日历价差转换,即期货升水与期货贴水的转换;价格战期间的主要关键事件均存在显著的信息泄露效应;价格战爆发和结束对期现货市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价格战爆发时信息泄露效应带来的负向冲击远大于价格战结束时信息泄露效应带来的正向冲击等。
该研究对如何降低供给方突发行为对能源市场及相关企业的负面影响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硕士研究生马儒川(我校2016级“张之洞”班(文管)学生)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熊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鲍玉昆教授共同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1101)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