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院校库!
5月27日下午,西安市莲湖区科技局局长薛世雄率区内高层次人才、众创空间负责人和科技企业代表30余人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考察调研。西安交大党、校办校地合作办,创新港办公室、沣西新城创新港管理服务办公室有关同志陪同调研。莲湖区代表们一行先后参观了创新港数字展厅,听取了创新港整体规划和功能布局介绍;在高端装备研究院参观了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对轴承设计与测试、摩擦学与润滑理论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创新港“6352”工程孵化器成果展厅,听取了西安交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
查看详情5月30日下午,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来到西安交大,在兴庆校区科学馆101为师生带来“走进中东欧与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的专题讲座报告。报告会线下线上同步进行,通过思源直播平台向全校师生开放直播。西安交大副校长席光出席报告会,并代表学校师生向霍玉珍大使来校作报告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霍玉珍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缘起、运行机制、发展现状以及合作成果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该合作机制9年来取得的成效,并从自己长期从事中东欧国家外交工作角度向师生分享了中东欧各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
查看详情5月31日,分布式微剂量CT项目在我省启动。该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团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攻关,是陕西省国家医学中心首个“揭榜挂帅”联合攻关项目。分布式微剂量CT项目是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在民生领域的综合应用。该项目依托徐宗本院士团队的云CT中心技术,采用扫描和成像分离的模式,CT端仅负责X射线扫描,采集的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到云端;成像、智能阅片等则通过云端强大的计算集群自动调度算法完成。一个成像中心可接入1000台以上CT扫描终端,可满足一个省不同级别
查看详情硬脆材料通常表现为“拉弱压强”。近日,西安交大研究人员发现非晶硅本征的抗拉强度其实可以远高于其抗压强度,即在缺陷极少时表现出“拉强压弱”的“反常”不对称性。上述研究有望为硅基材料在微机电系统、微纳尺度柔性电子器件等中的应用提供指导。相关成果以“Tension-compression asymmetry in amorphous Si”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杂志上。室温条件下,宏观尺度的硬脆材料往往表现出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缩强度的特性,如图(1)所示,原因是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这些材料内部及表面
查看详情贫困,自人类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人们,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理想。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世界上摆脱贫困最强有力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学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定点对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的平利县进行对口帮扶,引导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进村入户。
查看详情6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将正式实施,著作权法修改后共6章67条。此次新法修改历经十年,多处修改与媒体行业及从业人员切身相关。尤其是将新闻作品纳入保护范围、提高惩罚性赔偿上限、重新对作品作出定义……这些问题将会给新闻媒体事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又会注入怎样的能量?对此,人民版权平台特邀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晓鸣为我们解读。李晓鸣,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累计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7篇,在权威报纸、英文期刊、CSCI来源期刊等发表论文9篇,参与编著教材3部。已主持省部
查看详情近期,离退休老同志群体接种新冠疫苗需求日益增加,为了解决老年人手机预约困难、行动不便等问题,校医院6月1日下午在宪梓堂开设群体新冠疫苗爱心接种专场,完成首次老年群体350人次新冠疫苗专场接种工作,获得离退休老同志的一致好评。下午14:30,疫苗接种工作准时进行,受种者大都是70岁以上老人,最大的90岁。为了更好地保障老人的安全,保障本次接种工作顺利进行,校医院工作人员中午提前布置场地,调整工作流程,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全部走线下流程。为减少老年人排队时间,增加签到流程岗位至三个,并增加接种台,保证了疫苗
查看详情2021年,是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暨迁校65周年。65年前,1400多名交大教工,近3000名青年学生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号召,从繁华的黄浦江畔来到广袤的三秦大地,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伟大的“迁徙”。“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囊去哪里。”彼时,交通大学7位党委常委中的6位、17位党委委员中的16位带头西迁。65年来,西迁薪火代代相传,科技报国,永不止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西安交大以竞赛获奖195项、总分99.4分的成绩位居2020年排行榜第二位。改革开放后尤其
查看详情近日,记者获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秉持自主创新理念,不断提升综合科研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数个研究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率先应用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技术气管插管是一种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措施,传统气管插管方式操作者与患者呼吸道的近距离接触,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操作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危重症新冠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给操作者带来极大的感染风险。为了破解难题,吕毅教授研究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率先提出全磁导航气管插管技术。2020年7月,吕毅团队与麻醉科王强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实施了
查看详情6月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华为西安研究所“两院”合作专项工作会在西安交大兴庆校区主楼宣怀厅召开。华为西安研究所所长龙季平,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庆华出席会议。双方聚焦深化未来技术学院合作,重点就人才联合培育事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郑庆华介绍了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目标和目前面临的难题。他指出,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目标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两链”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当前学校仍然面临着“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前沿类课程教学滞后、创新型研究平台欠缺等难题,希望通过与华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