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院校库!
4月2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组建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机械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通过线上平台成功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陈学东、刘宏、涂善东,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徐源主任,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赵继教授及专家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副校长、机械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主任奚立峰教授,副教务长吴静怡教授,50余所高校成员单位领导及教师代表,企业代表和出版社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
查看详情大师讲坛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医工交叉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22年4月27日下午在云端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9位优秀博士生分享个人科研成果和学术心得。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副院长归琳、孔令体,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前沿创新研究院院长孙丽珍,副院长周军,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董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叶坚,研究生导师代表以及校内外35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博士生田晓莹和王龙辰主持。王亚光首先对参加活动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对医工交叉博士生学术论坛的顺利
查看详情4月24日,“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圆满落幕,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研究生范晓宇、焦光磊、孔郑娇组成的团队获“数模之星”全国季军,团队指导教师是高晓沨,这是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其中团队参加的航空公司机组优化排班问题赛题,成绩位列全国第1名。该团队完成的航空公司机组优化排班问题,是在考虑多基地、多类人员属性前提下,为每架航班安排机组人员,满足所有航班起飞条件,使人员成本最小化。团队将该组合优化问题建模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设计回路规则缩小搜索空
查看详情食堂里的“餐椅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恒念物力维艰疫情来袭,上海交大的食堂全力保障在校数万名师生的一日三餐。徐汇校区与兄弟高校也曾受到闵行校区的全力支持。而在每个食堂里,都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餐椅床。校园战疫以来,上海交大数百名食堂工作人员驻守校园,为师生的餐饮服务辛勤劳作。因疫情防控的需要,他们从3月9日,就把临时的“家”也搬进食堂。近两个月,他们每天睡在用餐椅或餐桌搭建的“床”上。“8、9把餐椅就可以搭好,用硬纸板铺平,再加上一床褥子,还挺舒服的。”他们说,“学校也发了折叠床,不过我工友试
查看详情4月27日下午,李政道研究所直属党支部举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特别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梁教授开展专题报告。李政道研究所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骨干教师开展线上学习。本次党课由直属党支部宣传委员李姝姝主持。在我们党百年历史上,先后于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李梁教授提出,我们要以望远镜、显微镜、
查看详情今天,是我留守校园的第50天。3月9日清晨,我如往常一样入校,开始每天的校园环境例行巡检。7点半左右,听说封校了,当时我有点懵,但庆幸的是刚好前一晚提前准备了些行李,所以倒也不慌乱,只是隐隐觉得校内气氛有些紧张起来……十几分钟后,定下心神,先给家里打了电话,告知将要在学校闭环管理;又在办公室群提醒其他同事,部门有我留守,然后就转身去了垃圾中转站。早晨正是垃圾中转站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远远的有几个员工看到我走过去,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眼中带着几分焦虑和不安。我知道,他们心里不踏实,他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查看详情4月24日,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二研究院组织“传承·梦想”主题活动,正式发布《导弹人生》一书,首度公开12位已经退休且过脱密期、此前隐姓埋名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交通大学1950届电机工程系本科校友陈怀瑾赫然在列。陈怀瑾,交通大学1950届电机工程系本科校友,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七机部二院技术副院长、生产组副组长,七机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地(舰)空导弹系列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委军用仿真专业组组长,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等。陈怀
查看详情4月26日,林忠钦校长赴航空航天学院民机结构强度综合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民机结构强度综合实验室承担的“国产C919大型飞机垂、平尾损伤特性试验”项目,受此轮上海本土疫情影响,在项目推进的关键阶段遇到疫情扩散、校园封闭管理和全域静态管理等突发状况。当前,正值C919项目全线取证交付的关键阶段,所有与适航取证相关的试验项目必须按节点时间完成。疫情发生以来,林校长一直心系学院试验工作,多次电话关心试验进展。在中国商飞和上海交大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同下,实验室克服困难、打通难点,坚守在试验一线的老师和试验员夜以继
查看详情疫情之下,教学大课堂转为网络端授课为主。为了更好地发挥网课的效果,最大化地保障学习效率,交大的学霸们开始了探索新型网课笔记的步伐。“详略得当,分类施策”“在我看来,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辅助工具;用好笔记,有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芮菡表示。在她看来,一方面,笔记是对课堂精华的摘录。课堂内容繁杂,既有关键知识点,也有仅做了解的部分。课堂笔记也因此而需详略得当,对重点的部分应严谨详实地记录,描述要得当,公式要精确;而对其他的部分则可一笔带过,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另
查看详情作为高研院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张福林是一名有着六年党龄的学生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在疫情期间,她用实际行动助力师生志愿者,号召班级认真学习、定期开展组会,动员大家参加线上活动、保持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在完成自己学业功课的同时,她和班委成员带领着同学们积极落实学校的各项防疫要求,用担当和奉献展现着青年党员的风采。“阿姨,天太冷了,连着下了两天大雨,我帮您一起发早饭吧,您自己先把早饭吃了,同学们的饭交给我!”早晨7:00,宿舍楼还十分安静,大多数同学都在休息,张福林已经带好口罩和防疫手套来到宿舍门口,
查看详情